
生態課堂教學反思.....蘭金玉
日期:2021-12-01 來源:福建省長汀第一中學 編輯:化學組
按照生態學的內涵界定,“生態”指的是“有機體與周圍環境之間的關系”,生態概念揭示了生態主體與其成長環境之間、不同生態主體之間交互作用,彼此之間存在著整體相關性。而生態課堂是指運用生態哲學的理論、方法和思維指導構建的課堂,是我們對課堂生態各方面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追求,它是一種理想形態的課堂。
課堂的主題要素有:教師、學生、教材和教室多媒體環境等,因此課堂是生動的,有不可控因素的。課堂生態中的課堂教學活動不再是純粹的“教師教與學生學”的二維關系,而是在課堂各要素相互組合與互動之間實現物質的循環(教學資源)、信息的傳遞(知識與技能)與能量的流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動態發展過程。所以在設計和實施教學時要注重師生合作的共生性和關聯互動,同時促進學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以化學反應原理(選修一)的鹽類水解這節課為例,這節課的課標要點是認識鹽類水解的原理和影響鹽類水解的主要因素,透露出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是變化觀念和平衡思想。學生在第二章已學過可逆反應及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教師可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點(可逆反應及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自發的展開知識點的遷移,猜想鹽類的水解也是可逆反應,且水解平衡受到溫度、濃度等外在因素的影響。同時配備原子模型或者動畫等教具的輔助,由學生動手拼接不同鹽類(舉例醋酸鈉分子)在水中的存在形態以及各微粒在水的作用下發生水解形成的新物質。
編輯:
審核:
監制:
下一篇:沒有了